捐赠故事
当前位置:捐赠故事 >捐赠故事捐赠故事
耄耋夫妇的大爱情怀
2012-05-30

耄耋夫妇的大爱情怀

——记贺家李夫妇资助困难学子完成学业

初春时节 再播希望

    “秀民同志,我年前患肺炎住院,出院后去北京女儿家疗养,前天回来复查,我想以我和老伴陈毓瑛的名义再给学校北洋励学金捐款21万元……”,2012年3月7日,一条长长的短信,让北洋基金会秘书长李秀民一夜没有合眼。

    翌日的清晨乍暖还寒,贺家李先生早早来到基金会办公室办理捐款手续。“老人家穿着一件绿色的破旧的羽绒服,袖口磨得油亮发黑了,让人看着特别不是滋味。”基金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快九十岁的老人亲自跑过来,让我们又感动又有些心疼。”

    因为这次捐款的数额比较多,工作人员关切地询问贺家李先生是否事先征求下他子女的意见。贺家李先生回答:“我给孩子说过了,这是他母亲刻苦节约省下的钱。我不忍心把它花掉,捐助给需要帮助的学生也是对他们母亲最好的纪念。她曾经有过这个想法,但是当时不知道养老需要多少钱,没有实现。”

    办理了转账手续后,贺家李先生欣慰地笑了,因为在捐资助学、播撒希望时候,他能真切地感觉到老伴陈毓瑛并没有离开自己,老两口儿的心因为共同的愿望灵犀相通、紧紧相连……

生者逝者 共同心愿

    2011年9月中旬,与贺家李风雨相伴六十余载的老伴陈毓瑛不幸辞世。约一个月后的10月25日,还沉浸在巨大悲痛之中的贺家李踏进了北洋基金会办公室,以自己和老伴俩人的名义为困难学子捐款5万元。 “老人当时泪流满面,口中一直叨念着完成了老伴和自己的 ‘心愿’。”时隔近半年,李秀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旧记忆犹新。

    贺老的夫人陈毓瑛1950年从西安来津,退休前在天津市第25中学任教。她和丈夫几十年来先后在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居住和生活。作为一名教职工家属,她把天大当家,多年来毫无怨言地支持丈夫的科研教学,也一直把天大的学子当做自己的孩子和孙辈。

    在陈毓瑛生前的回忆中曾这样写道:“我和丈夫一直住在天津大学,至今已61年。在这61年中,我亲眼看到我国第一所巍巍学府――北洋大学的风貌和天津大学的蓬勃发展,她正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天津大学,愿为学校的发展和努力学习的莘莘学子作一点微薄的贡献。”

情牵学子 大爱无言

    “那件绿色羽绒服,是贺老师仅有的几件棉服中最新的……”当记者询问跟随贺家李多年的自动化学院青年教师李斌关于那件“油亮得发黑”的羽绒服时,他这样说。

    据了解,贺老夫妇由于退休早,退休金并不多,陈毓瑛又长期患病,因此老两口儿的吃穿用度都非常节俭。家具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唯独一套沙发还算新,也是7年前贺老八十大寿,他的学生们强送硬搬进屋子的。贺老的衬衣都是穿了几十年的,仅有两套西装也都有30年的“历史”,“那套稍微好点的,是他上世纪80年代买的,平时舍不得穿,常年压箱底儿”,李斌说只有特别正式的场合才会穿,例如2010年贺先生获首届顾毓琇电机奖,就是穿着这件西装上台领奖的。

    很难想象,这就是天津大学知名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贺家李和其夫人的生活境况。他们在对自己“吝啬”的同时,却对学生们格外慷慨大方。作为我国继电保护领域的泰山北斗,贺家李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一心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如慈父般对待学生,关心生活、传授知识,教育弟子们知恩图报、奉献社会。在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弟子们受贺家李的影响,也积极回报国家、回报母校,彭中校友就在天大设立了奖学金,众多校友还捐赠过汽车、空调等设备,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自北洋励学金2007年设立以来,贺老和夫人又将火热的捐资助困的爱心燃起,连续6次资助天大困难学子完成学业,先后总计30余万元。“具体情况我了解不多”,当被问及捐款的情况时,李斌说:“贺老师和陈老师极少跟人提起,也不太希望太多人知道,我想他们只是想默默地为学校和困难孩子们做点事情。”也许是因贺家李夫妇对自己和对学生的强烈对比勾起了心酸,说这些话时李斌已潸然泪下。

    简朴的生活,博大的心;逝者的牵挂,生者的行。这是对人间大爱的真切诠释。大爱承载逝者与生者共同的心愿:百十年巍巍学府兴旺发达,天大学子奋发进取报效国家!

    希冀这份大爱永驻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