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医学物理学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其实在肿瘤放射治疗、医学影像、核医学以及其他非电离辐射,如超声、核磁、激光等各个领域,医学物理学正为解除人们的疾患痛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9月28日,医科达(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与天津大学北洋教育发展基金会、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共同签署协议,设立“天津大学-医科达医学物理专项研究基金”。这是在放射治疗领域以校企合作模式在国内高校设立的首个医学物理学专项研究基金。医科达公司将在5年内无偿捐赠人民币100万元,支持天津大学开展与医学物理相关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医学物理领域关键性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及团队建设。
天津大学副校长冯亚青、北洋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李秀民,医科达中国区总裁韦志圣、市场总监周奕,嘉宾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袁智勇,天津大学精仪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签约仪式。袁智勇还为与会人员作了“当代放射治疗新技术简介”的专题报告。
韦志圣表示,目前全世界的医学物理专业人才较为缺乏,中国在此方面刚刚起步,希望该专项研究基金的设立能够为培养医学物理行业标准化、高质量人才起到促进作用。
冯亚青代表天津大学向医科达在我校设立项研究基金表示感谢。她说,医科达作为放射性治疗产业的知名企业,在天津大学设立专项研究基金既体现了企业的战略眼光,也反映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还将对我校医学物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她表示,天津大学正处在“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要实现这一战略就要坚持协作创新,以国际化的眼光,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为搭建起产学研合作的国际化大平台。
天津大学精仪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与科学仪器系教授冯远明表示,精仪学院将利用该专项研究基金的支持开展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技术和放射治疗中肿瘤响应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他希望能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把该基金进一步拓展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平台。
医学物理学是把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人类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保健的交叉学科。据冯远明介绍,随着中国医疗条件的改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最高的各种人体成像设备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医院的放射科和核医学科等有关科室,而且正向诸如介入治疗科,神经外科等科室扩展。放射治疗科采用的大型放疗设备也愈来愈多。在重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医生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还需要医学物理师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在诊疗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放疗治疗计划设计、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以及保健物理和辐射防护方面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目前我国的学科目录中还没有设立医学物理学科,在上述领域工作的科技人员中只有少数受过医学物理学科的专业训练。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今后医学的发展和医疗装备水平将日渐提高,医学物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迫切。据估计,在未来10年内,我国约需3000台套放射治疗机,至少需要3000~5000名合格的肿瘤放射物理师为其服务, 加上医学影像科、核医学科等对医学物理师的需求数量,全国总共约需6000~8000人。在美国,较大医院的首席医学物理师年薪可达到20万美元以上。
医科达是神经外科放射手术技术伽玛刀的原创单位,是一家跨国性医疗技术集团公司,总部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医科达中国区总裁韦志圣表示,通过与天津大学的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支持天津大学进一步深入开展医学物理方面的研究,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并为企业加强与天津大学的全方位战略合作奠定基础。据悉,医科达将为天津大学优秀学生提供专业实习平台,天津大学将优先支持由医科达公司推荐人员参加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学习,并为医科达在天津大学开办的培训班提供人员和场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