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基金会新闻新闻正文
天津大学自主研发遥感小飞机应用于古建筑测绘
2012-11-21

    发现尘封的历史遗迹,生成三维地图,这不是天方夜谭也不是科幻大片,天津大学自主研发的遥感测绘无人机可以为历史遗址、古建筑测绘进行航拍,获取可视的、潜在的、精确的多种数据信息并制作三维还原地图。

  主持遥感测绘无人机研发的是天大建筑学院副教授李哲,他刚刚从遵义海龙屯考古现场回来。海龙屯是中国首个遗址类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建于龙岩山之巅,山势陡峭,人工测量十分困难。遥感测绘无人机飞行在海龙屯“新王宫”上空,仅用1个小时,就完成了对“新王宫”遗址的航拍、测绘。

    2003年正在上研究生二年级的李哲和两个同学到陕北对明代边陲的军事城堡进行调研,认为“如果能用航拍的方法把整个城堡拍摄下来就好了,这样不仅能引导地面的工作,又能够获得平面照片,速度还很快。”

  李哲将自己稚嫩的想法告诉导师、现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的张玉坤教授,得到的回答却使他跨入了这个“崭新的世界”--张书记说“要做就做专业的!”。

  在这句话的支持和鼓励下,他2004年初到处奔走联系请教,请到天津航模领域水平最高的赵曙光教练教他学习操纵直升机,最终让导师花费7万余元购买的第一架小飞机于2004年夏天投入使用。

  8年间,李哲依靠自学掌握了航测技术、遥感考古解译知识,完成元中都遗址遥感、四川广源千佛崖震后航测等多个项目,使无人机低空遥感与测绘成为遗产领域公认的最新空间信息获取技术之一,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成为国内古建筑低空测绘研究的领导者。据悉,该项技术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这使得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在建筑领域内的无人机低空信息采集方向位于全世界建筑学院、科研机构首位。

  无人机低空遥感与测绘是建筑领域低空信息采集最新技术之一。据悉,天大这架具有“千里眼”功能的无人机,是我国首架40公斤级涡轮轴无人遥感探测直升机。已在全国近20个省份进行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