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85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予恕面对他在过去60年亲手带出来的100多位硕士和博士毕业生时,他的脸上始终都洋溢着极为灿烂的笑容。他一会跟这个聊几句,一会拍拍那个的肩膀,笑得合不拢嘴。“我工作60年了,我对我的学生比对我的孩子还用心。”他丝毫不掩饰对这些学生们的爱,而在这些学生中,已经有4位国家“杰青”,学生的学生中又有2位“优青”。更为重要的是,尽管已经85岁高龄,但科研和教学仍然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件事,他说:“我将继续努力,一直到我生命最后一刻。”
陈予恕院士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非线性振动专家。3月26日、27日,“陈予恕院士从教60周年暨工程非线性振动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现场,师生共聚一堂,无论是50多岁的还是20来岁的,“学生”们不以年龄大小,不以“官位”高低,而是以入学先后为序落座,像回到课堂一样,再次聆听了恩师陈予恕精心准备的这堂新课。
这次,陈予恕院士带给学生们的课程是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适逢国家创新发展的大好形势,‘十三五’提出了165个重大工程项目,这其中科学技术项目大概占一半,这一半中涉及到动力学与控制科学的又占了一半多,可见国家对动力学与控制科学的需求量大而迫切……《中国制造2025》核心是创新驱动,提高国家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就像回到课堂,陈予恕全程站立讲完了这堂课,他告诉他的学生们,“创新”对非线性动力学工作者来说,应该包括原始创新,即时刻关注国际上非线性动力学发展的趋势;也包括工程应用创新,而作为教育和科技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如何能培养出科技创新能力更强的人才以及探索机械动力学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在这堂“课”上,他还分享了自己在航天发动机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
“陈老师就是这样,他永远都是把自己的工作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结合起来,和实际的工程实践结合起来,他的视角永远都是前瞻性的。早年他研究大型旋转机械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80岁了又将研究方向转向航空发动机的动力学研究……”他早年的学生,如今已经是国家“杰青”的杨绍普教授告诉记者,这也是陈老师对学生们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
然而对于60年的“工作成就”,陈予恕院士自己却说:“60年的工作和学习,虽然说起来,我也够努力,但是总感觉到自己取得的进展和成就不够让人满意。如果说做了一点成绩的话,应该归功于国家的培养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始终是怀着感恩的心情来学习和工作的。现在,适逢学科发展的大好时机,我本人将继续努力,一直到我生命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