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基金会新闻新闻正文
共话天开园蓝图--第六届天大校友创新创业新年论坛侧记
2023-02-13

“天大的激动,天开的澎湃”

(通讯员 赵军)2023年2月11日,略显阴霾的天气仍有寒意,在位于卫津路校区的天津大学科学图书馆,前来参加天津大学第六届校友创新创业新年论坛的各界人士相聚一堂,将二楼报告厅挤得热气腾腾,充满暖意。

本次论坛以“科教融合、创新策源,为高标准建设天开高教科技园贡献力量”为主题,知名企业家、科学家、创业家、投资家、大学校长、政府官员、在校师生参与其中,就“如何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展开头脑风暴,共“话”天开高教科技园的建设蓝图。

时针拨回到整整一个多月前,2023年1月11日,天津市市长张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高标准启动天开高教科技园建设。”其中包括,构建以南开区环天南医大片区为“核心区”,以津南区海教园、西青区大学城为东西两翼拓展区的总体空间布局,探索“学科+人才+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大学与城市相互滋养、相互赋能,着力打造国内有吸引力的重要创新策源地等。

在这个“创新策源地”,一场“实干之旅”即将开启!

城市与大学的相互滋养与相互赋能

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朱鹏

在论坛上,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朱鹏表示,党的二十大做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决策部署,为天津科技兴市、人才强市、制造业兴市指明了前进方向。天津市政府高标准谋划天开高教科技园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天津市委决策部署,推动“十项行动”落地见效的重要举措。“此次天津大学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主动参与天开高校科技园的规划筹建工作,对凝聚广大教育资源,助推科技园高质量发展具有引领示范意义。”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

一核两翼如大鹏展翅,天开园首先吹响了天津各高校的集结号。

“在参与天开园建设过程当中,我们要发挥大学在创新人才、知识和文化上的优势,集聚力量开展引领性科技攻关,产出更多原创性成果,更好服务天津高质量发展。”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在论坛致辞中表示,“天开园的建设反过来也会支撑大学的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学科融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我们天津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

“城市孕育大学,大学滋养城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在论坛的主旨演讲一开始,就点明了大学与城市的关系。大学是国家前沿基础研究和知识创新的重要源头,是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必不可少的支撑力量。

天津作为科教资源富饶地,拥有各类高等院校53家,其中普通本科高校30家,数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中药学等十四个学科入选国家一流学科,仅天大、南开两所学校就有28个A类优秀学科,3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及162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全市的高层次人才大多数聚集在这个地方。

而根据规划,天开高教科技园打造“一核两翼”,辐射全市总体空间发展布局——南开区环天南医大片区设为核心区,西青区大学城片区设为西翼拓展区,津南区海河教育园片区设为东翼拓展区,在功能上形成以研发孵化为主的一核,以研发转化、产业化为主的两翼,构成完整的研发、孵化、转化和产业化空间,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发展空间。

天津理工大学副校长张继东

作为天开高教科技园西翼拓展区——天津市西青区大学城片区坐拥天津理工大学、城建大学、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结合这次天开园建设发展要求,天津理工大学副校长张继东表示,围绕西翼的建设,学校将在已有工作基础上,遴选一些优秀项目,“有两位杰青的项目,一个是做医疗器械可穿戴装备智能检测芯片集成,一个是利用纳米多孔金属技术做燃料电池和二次电池的开发利用,只等天开园下一步场地拓展,项目就准备入驻。”

天津科技大学校长路福平

而即使不在天开园范围内,天津科技大学也一样不想错过这个难得的契机。天津科技大学校长路福平坚定地说,“学校要将基本成熟的项目落到天开园来,借助天开园一些政策尽快孵化成功!”

作为天开园的核心区,南开区一早规划了2023年加快构建“双核驱动、两翼腾飞”发展格局。其中,“东核”就是要用好创新资源,在环天南大区域打造科技创新之城,抢抓“天开高教科技园”核心区布局南开的重要发展机遇。位于南开区科研西路6号的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已经初步建立了“一核心、两级决策、三大制度、四方共建”创新体制机制,完成30个科研项目立项,形成了包括250余篇高水平科研论文、3项专利、4项天津科技一等奖在内的一批优秀成果。

天津市科技局党委书记毛劲松

对于天开园未来的扶植政策,天津市科技局党委书记毛劲松表示:“我们是研究了全国各地从南到北所有地方的政策,把最优惠的政策拿出来汇集到一起,同时在这些政策基础上研究更加优惠的政策,结合天开园的实际,结合九所高校共同创业的特点,设计了一整套34条政策,相信这个政策在全中国目前来讲是绝对的政策洼地!”

天津市南开区委书记马珊珊

南开区委书记马珊珊在论坛上,将南开区下一步支持工作进一步具体化:“一方面加强硬配套保障,以城市更新为契机,结合科技企业发展和高端人才创新创业需求,加快构筑高品质载体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落地提供基础支撑。另一方面全面提升软服务水平,推进企业培育由资金支持向服务支撑转变,做好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创业服务,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切实营造敢干敢闯敢投的良好氛围。让南开区成为安居乐业、创新创业沃土。”

扎根天津创业奔向星辰大海”——提到天津高校科技创新创业氛围的打造,天津大学天津校友会会长、北洋海棠基金与创业知本社发起人、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是不能绕过的一个人。上世纪九十年代,作为天津大学本科毕业生,刘毅和几名校友在南开区租了一间民居,从电子血压计开始,走上了创业之路。“那时候天津鞍山西道一带和北京中关村起步差不多,我就是因为离学校近,有很多校友一块奋斗,才留在了天津。”如今,刘毅回忆当时创业起步时颇为感慨。

天津大学天津校友会会长、北洋海棠基金与创业知本社发起人、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

这几年,九安医疗不仅为全世界新冠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刘毅和十几位天津大学校友企业家在2019年筹备的首支北洋海棠基金,更是做的风生水起。这支基金以“做校友创业路上第一位合作伙伴”为使命,以“推动天津大学‘斯坦福+硅谷’模式的形成”为目标,着力打造天大创新创业生态,已从最初1亿元发展为二期母基金5.4亿元,子基金20亿元,带动不同校友管理的基金群突破100亿元总规模。

云遥宇航董事长李峰辉

这其中,作为北洋海棠基金投资的第一家企业,去年刚刚从天津大学博士毕业的李峰辉,在校创业期间成立了天津云遥宇航,并在2021年12月7号,发射了全国高校中第一颗高校名字命名的气象卫星——天津大学一号,真正实现了“扎根天津创业,奔向星辰大海”。

对于天开高教科技园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资金支持,在规划中,就已提到:主动对接头部企业和知名校友企业,对接海河产业基金、天使母基金、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设立创业种子基金,吸引科技、金融、创新团队、中介服务等各类资源入驻。

天津市科技局副局长夏正淮

论坛上,市科技局副局长夏正淮表示:“对于天开园,我们要设立天开园种子基金。对于市场风险比较高的市场不能认同的,市场投资机构不能认同的重大科技成果,我们设立了‘天津市直投机制’—政府直接投资这样一种办法。同时设立了天津市天使母基金,后面还有市场化的基金、海河产业基金等整套、全覆盖的体系。”

从留在天津创业,到如今的天开高教科技园充满机遇,刘毅认为,如何能把更多有梦想、有追求的青年学子留在天津、留在学校周边创新创业,是天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天津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

而他作为创业家、企业家、投资家的代表,刘毅也已经有了自己的计划:“未来一年,我们力争要在天开园‘先导区’实现100家科技企业和100个科学家深度互动,吸引100位大学老师、学生及校友创业项目和企业入驻,推动设立不少于10亿元的创投基金群。未来五年,打造不少于20万+㎡的创新创业载体,吸引500家科技创业企业入驻科技园,汇聚1万名以上的优秀大学毕业生留津干事创业;在十年内孵化10家独角兽企业。”

从100%到1%,科学家要在天开园顶天立地——“科学家+投资家+创业家”被称作科技成果转化的三驾马车。在现有科研项目的基础上,为科学家配上投资家、一起寻找创业家,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和痛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创新创业模式。

不过,所谓隔行如隔山,如何在科研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将三个“家”配合的相得益彰?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助理研究员肖菁

今年不到30岁的肖菁,是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助理研究员,也是一家创业企业的总监。去年,她所在团队的锂离子电池微米硅碳“负极”项目顺利落地,进行产业化。

肖菁感受到“科学思维和创业思维之间转化”的压力:“面临着一些对市场估计不足,或者是融资管理方面的短板。”对此,肖菁用“顶天立地”来比喻,“作为科学家可以寻求更尖端更极致技术上突破,作为创业者需要更深入考虑这个技术如何落地,希望三驾马车成长孵化还有整个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阶段,可以再往前渗透到技术的研发的阶段。我们需要一个可以实时和投资家,和产业界对话的平台,这样给我们一些正向反馈,不断地进行技术调优。”

天津科技金融集团总经理王润田

对此,天津科技金融集团总经理王润田十分看好天开园将在这三驾马车“奔驰”中的作用:“这个马车应该去哪跑?去山道上跑?去丘陵上跑?都不如在天开园,为大家铺好一条大道!”

王润田所说的这条大道,就是天开园中专门设计为科学家传个月保驾护航的一系列举措:举办天开高教科技园发展论坛,建立高校与产业园区的“握手”通道,争取更多天津高校创新成果实现本地产业化……

北洋海棠基金、创业知本社联合发起人、利安隆董事长李海平

北洋海棠基金、创业知本社联合发起人、利安隆董事长李海平,曾经就是天津大学的一名教师,他从自己多年的转型创业之路中获得启示:“天津大学基因里面就有创新创业的种子。”在论坛上,天津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宁更是亮了亮“家底”:近五年,天津大学服务天津市科研合作项目三千多项,合同经费超过15.7亿元。为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空客A320,智能电网,天津港等30余项大型项目提供科学技术支撑。与南开区人民政府、南开大学共建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直接服务天津3000多家企业,产生经济效益超过90亿元。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

“天开高教科技园其实就是在构建一种类似于‘斯坦福+硅谷’的模式,这是在打造科技创新生态,能够对未来产业链有一种强大的拉动作用。”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长期致力于硬科技创业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曾提出科技创业是中国未来三十年发展主旋律的观点。在论坛上,他也建议:“在早期的时候要围绕着降低初创者创业成本扶持他们,尤其是从公共技术平台,到早期的天使基金的扶持。我们也会共同去推进和发掘最优秀的硬科技创业者,包括在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光电子方面,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近年来,天津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建设如火如荼,校友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在技术交流、资源互通、深化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形成了“科学家+投资家+创业家”的创新创业“三驾马车”,构建了“北洋海棠基金+天津大学科技园+创业知本社”的创新创业生态“三大支柱”。天津大学天津校友会会长、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表示,“下一步将致力于在天津这片创业热土共同打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环境,也希望天津大学创新创业生态积累的宝贵经验能为天开高教科技园建设带来借鉴。”

“秉持开放合作、融合发展建园理念,广泛汇聚天大校友力量,通过市场主导,商业先行,企业家运营等方式,满足项目从转化落地到成长赋能,到融资发展的全周期需求,构建具有天津特色,全球视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作为以工科见长的的高校,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用数字做了注解:“充分汇集开放性创业资源,把创业学习、创业服务、创业投资等创业要素与师生校友创业需求紧密结合,结合天大优势学科,围绕硬科技开展创业教育,力争让100%的天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氛围熏陶,10%的学生选修创新创业有关课程,5%的学生得到创业导师指导并参加创业实战训练,1%的学生投身创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最终取得成功。”

大幕已开启创业正当时——2023年一开年,天津上下共同发力,市委部署“十项行动”全面推进,也正开启着高标准建设天开高教科技园的大幕。

正月十五之后的第一个周末,在天津这所知名高校的校友论坛上,能够吸引这么多天津市相关部门领导、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创业家齐聚一堂,可见大家对于“天开高教科技园”建设的关注和重视。

无论是天津大学,还是南开大学,都是具有百年历史的知名高等学府。但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天开园建设,从提出到开建,速度之快,力度之大,也是绝无仅有的:

2022年12月末,天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天开园”这一规划概念被提出,当时就已经明确“要一体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标准启动天开高教科技园建设,大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2022年12月30日,天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天开园建设规划方案,为天开园建设绘制了宏伟蓝图。

2023年1月11日,天津《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工作重点之一,要“高标准启动天开高教科技园建设”,实现大学与城市相互滋养、相互赋能,打造成“国内有吸引力的重要创新策源地”。

2023年1月31日,张工市长主持召开天开高教科技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为天开园建设明确了行动方向。

……

2023年,将迎来天开高教科技园的建设启动。建设天开高教科技园是天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实施市委“十项行动”的重要举措,对天津高质量持续发展,实现大学与城市相互赋能,培育中心城区战略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

天津大学校友创新创业新年论坛始创于2017年,是天津大学校友创新创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已成功举办五届,经过几年涵养,辐射带动了地方区域发展,实现了不同区域分工协作和资源优化配置。此次论坛由1个主题论坛,7个圆桌论坛和1场知本夜话共同组成,现场线下会议和云上论坛同步直播,邀请了近300企业管理者与学者,吸引了两万余人参与互动。

随着天开高教科技园的启动建设,这次论坛被赋予的意义更为深刻;

随着深度参与天开高教科技园,天津这些高等学府的梦想也更为远大,这片区域和这座城市发展的信心也将更为坚定;

让我们祝愿天开高教科技园的未来更加美好,

祝愿我们热爱的城市——天津的未来更加闪耀!